保育鯨魚:對抗氣候變遷的奇蹟

鯨魚對減少氣候暖化的影響

瀕危動物, 海洋及漁業

播放影片

大自然生命的演化過程為世界創造了無窮無盡的奇蹟,如果我告訴你,鯨魚擁有幫助地球對抗氣候變化的神奇力量,你相信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的研究報告 -《大自然對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中提到,增加鯨魚的數量就是減少全球溫室氣體的有效方法。原來鯨魚的身體有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功效,體型較大的鯨魚平均可以在鎖住33噸二氧化碳,抵得上幾千棵樹木的效用。當鯨魚的生命走到盡頭,如果屍身沉入深海,就會將大量二氧化碳帶到海洋的底部,存放長達數百年之久。同時在深海養分稀少的環境,死去的鯨魚會成為數百種海底生命的綠洲,用身體創造出全新的生態系統,生物學家將這個悽美的過程稱為「鯨落」。今年3月,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科學考察船「探索一號」就成功在中國南海,第一次拍攝到鯨落現象的珍貴鏡頭。

科學家亦發現鯨魚的遷移跟浮游植物的數目有很大關係,鯨魚出沒的海域,海上的綠色植物數量都會以倍數增加,直接製造更加多氧氣和減少二氧化碳。大約在5,000至8,000萬年之前,鯨魚的袓先由原本生活在陸地上的哺乳類動物,慢慢經過水生的適應過程變成海洋的巨無霸,再經過差不多2,000萬年的演化時間分出兩大科類,包括以細小海洋生物為食糧的鬚鯨,以及體型較小、會捕食魚類的齒鯨 (例如抹香鯨和各種類型的海豚)。只可惜,全球氣候不斷暖化,人類工業活動對大自然環境的侵害,令鯨魚的生態環境大受威脅。世界多個國家過去數個世紀亦盛行大規模的捕鯨工業,即使全球商業捕鯨禁令生效了40年,亞洲和歐洲仍然有不少國家繼續容許以製造糧食的目的獵殺海洋中的鯨魚和海豚。儘管飽受國際自然和動物保護者的批評,在日本南部和歌山的漁村,每年9月至3月都是捕鯨活動的高峰期,有大量捕鯨船團隊會以科學研究的名目出海,還會舉行充滿血腥畫面的「海豚節」。

丹麥法羅群島亦剛於7月15日再次舉行一年一度的傳統捕鯨節,大批漁船聚集在海岸邊,用非常兇殘的手法砍殺鯨魚,整個海邊瀰漫著刺鼻的血腥。據舉辦當局公布的資料,今年被捕殺的鯨魚有252頭,海豚就有35頭。目前全球鯨魚的數量已下跌至原有的4分之1 ,世界自然基金會亦多次就北美、歐洲及極地的鯨魚生態發出警號。海豚屬於身型細小的齒鯨類,香港人比較熟識的中華白海豚就是海豚中,中國現存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幸好隨著中國確立更多的海上保育區以及濕地公園,珠江口海域已經成為最大的中華白海豚棲身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今年公布,當地目前大約有2,500頭中華白海豚。至於出現在香港水域的數量,亦從前年的32頭上升至52頭。

相關影片
      x
      教學影片下載表
      *請填寫學校電郵以核實是否真實及正確。
      *所有收集的資料只供內部使用及核實教師身份,並不會向第三者披露。詳細隱私權政策請參考:https://chinacurrent.com/hk/privacy-policy
      感謝你的支持,影片已傳送至你的電郵,謝謝。
      下載影片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