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龍舟與糭子
節日, 民俗, 文化遺產, 飲食
播放影片
端午節兩個習俗,吃糭子和龍舟競賽,舉行龍舟競渡的地方通常都是出產稻米和多河道、港口的地區,正是中國南方沿海地區的特色。
在古代南方地區,不少人常以舟代步,作為生產工具及交通工具。漁民在休閑時相約划船競速,寓娛樂於勞動、正好是遠古龍舟競渡的雛形。
民間一直傳說說端午節是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不過根據學者聞一多對端午節作出的歷史考證,比戰國時更早,端午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一個節日,東漢以後這風俗逐漸向北方傳播。
龍與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龍一向被視為有大法力,吳越民族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將各種食物用葉包住,又或者裝在竹筒中扔往水裏獻給神龍,他們還把乘坐的船造成龍的形狀,配合岸上急促活躍的鼓聲,健兒在船上作各種遊戲和競賽划船,相信這是端午節及其習俗的由來。
糭,古時稱為「角黍」,是端午節的美食,由於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糭形成了南北風味,做法同口感都有明顯區別。北方的糉主要以甜味為主,以糯米、紅棗、紅豆等材料混合或者單獨為餡料。南方的糭以鹹味為主,更以廣東口味為代表,以當肥瘦豬肉、鹹蛋黃和糯米等食材做成,仲會加入冬菇、蝦米、瑤柱、栗子、花生等調配為餡,口味咸鮮香,使糉嘅口感層次更豐富。
嘉興糭是江南一帶糭子的代表,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香最為出名,被譽為「糭子之王」。糭在嘉興一帶流播的歷史可追溯到明代,今日當地嘉興人已將糭作為平日的主要飽肚美食。嘉興每年夏天都會舉辦嘉興糭子節,全國各地糭子廠家雲集,宣揚糭子文化,有糭子擂台賽、包糭表演、百糭宴、參觀糭子博物館和龍舟競賽等。
端午節與農曆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9年正式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