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落戶非洲解糧荒
農業和糧食, 國際合作
播放影片
一株小小的水稻,解決了全中國以及世界好多人的吃飯問題。中國研究團隊在高產雜交水稻方面的突破及成績,正在幫助非洲多個地區,解決飢餓和貧困問題。
水稻是許多非洲國家的主要糧食作物,雖然非洲有大片適合水稻生長的土地,但不少國家仍然面對產量不足和消費大的不平衡。尼日利亞地處西非東南部,人口近2億,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糧食大量依靠入口。
近年中國的團隊將改良又優質的雜交水稻在當地落地生根,尼日利亞政府積極加大對水稻產業的投資和政策扶持,希望有朝一日稻米食糧可以自給自足。
早在2006年,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一次帶著他的雜交水稻團隊來到非洲馬達加斯加,開啟維持至今的農業援非之路,當時當地水稻產量只有每公頃2.5噸,如今產量數字比當地的品種已經多產1至3倍。
至於尼日利亞方面,中國團隊指當地的土壤、氣候環境以及水稻種植方式與內地模式存在很大差別,原定的土地管理技術和大型耕種裝備都無法適應作業,數百公頃水稻幾乎全被荒草吞沒。經過10多年的摸索和創新發展,在中國技術經驗基礎上結合非洲實際情況,發展至今,當地的中非合作已成為尼日利亞一個重要機械化生產示範及培訓基地,先後培訓千幾名當地農戶及農機管理人員。
當地同時建立了「公司+農戶」生產基地,幫助5000幾戶農民就業和增產增收。中國的團隊仍然繼續努力,希望有效幫助提升當地農戶在水稻種植的技術水平,有望幫助尼日利亞全面實現糧食自給,而且可以為非洲糧食增產,為其他非洲地區提供尼日利亞的經驗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