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3000年斲琴技藝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斲琴技藝

香港文化, 技藝

播放影片

琴棋書畫,四藝以「琴」為首,屬傳統的大雅之音,在士人的修養佔有重要地位。「琴」意指古琴而非古箏,有逾3000年歷史。斲琴技藝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

古琴有別於鋼琴、古箏等大型琴器,並非經工廠機械化生產,反之用斧頭削劈而成。因此古人稱造古琴為「斲琴」,「斲」讀音為啄,意解用斧斤之類的工具作砍伐,而「斲琴」一詞即代表把原木削劈成琴器,當中需經過「尋、斲、挖、鑲、合、灰、磨、漆、絃」九大步驟,約需200多小時。

香港古琴(斲琴技藝)傳承人蔡昌壽是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在50年代起,蔡昌壽的「蔡福記中西樂器製造廠」肩負起修復古琴、斲琴的重任,琴人顧客遍布香港和海外,包括國學大師饒宗頤。至90年代蔡昌壽癌病初癒後,有感因身體問題難以經營樂器廠,遂轉型開辦「斲琴研究班」收琴人為徒,膝下55名弟子、桃李滿門,延續琴人自斲琴器的傳統文化。

 

相關影片
      x
      教學影片下載表
      *請填寫學校電郵以核實是否真實及正確。
      *所有收集的資料只供內部使用及核實教師身份,並不會向第三者披露。詳細隱私權政策請參考:https://chinacurrent.com/hk/privacy-policy
      感謝你的支持,影片已傳送至你的電郵,謝謝。
      下載影片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