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產養殖業世界第一位
海洋及漁業, 科技
播放影片
中國海產整體需求居全球前列,水產品年消費量可達到6800萬噸,而且有增無減。這麼巨大的需求,是否只靠在大海捕撈呢?
中國為了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保護海洋生態,每年夏季在沿海漁業區實行全面休漁,因此海水及遠洋捕撈的佔比不斷減少。為滿足國內及出口需求,加上科技的投入,中國在水產養殖業的規模及表現排名達世界第一位,水產品四分之三以上來自養殖,遠遠超過了捕撈量。近海及遠洋捕撈只佔20%左右。海水和淡水養殖量約5400萬噸,養殖量佔消費量及總產量的8成。
數據反映,中國是世界主要漁業國家中,唯一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因此有個說法: 「中國人吃魚主要是靠自己養」。山東煙台四十里灣的海上,設置了海上養殖的新裝備,高空望下去像一朵花,三個圓形的網箱如同花瓣圍繞着中間的4層建築。這個人工養殖場名為「耕海1號」,整體分為中心4層建築、養殖網箱區域及水底設施部件,每個圓形網箱中都掛着巨大的漁網,容納水體約10萬立方米,每年可以同時養殖20萬條魚。整個魚場智能化管理,設有自動以及5G通訊系統,實時採集環境数据、精準投喂餌料、自動清理網箱等。
這座在青島的「深藍1號」,規模大約兩個足球場大小、重1500噸的八角網箱,看似不起眼,其實是以新科技養殖三文魚,底層海水溫度常年保持在攝氏12℃以下,適宜鳟鱼這類三文魚的生長。水溫適宜,品質有保證、魚的病害比較少,每年至少可收獲30萬條三文魚,產量超過1500噸,年產值超過1億元。
在海中人工養殖海產的「海洋牧場」模式,長遠改善及保護海域生態環境,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在中國已經成為主流,靠捕撈向大自然無限索取不是長遠之計,靠人工養殖,解決14億人吃魚的問題。歐美等發達國家主要靠海洋捕撈和進口來滿足海產需求,中國可透過出口為全世界提供大量優質水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