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船與閩南海洋文化

中國閩南地區沿海村落的古老習俗

文化遺產, 民俗

播放影片

送王船,起源於中國閩南地區沿海村落的古老習俗,是閩南海洋文化的重要部分。村民打造一隻華麗的王船,作為供禮奉獻給「王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福建擁有13萬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逾3700公里海岸線、120多處大小港灣,海洋資源得天獨厚。福建南部即閩南,包括泉州、廈門、漳州等,當地人「靠海吃海」,出海捕魚、經商都有悠久歷史。

送王船民俗有600多年歷史,由宮廟或宗祠於秋季東北季風起時舉辦,一般每三到四年舉辦一次,他們想像上蒼沒有忘記走向大海的子民,派遣王爺乘着王船「代天巡狩」,來保護出海人和沿岸百姓的平安。 

要送王船,當然要先造王船。王船是一隻長7米的大型仿古木船,全手工打造,一般使用杉木,因為下水較耐用、浮力較強。王船是神聖而威嚴的,在造船期間,除了工匠之外,任何人都不能隨意登上甲板。

船體基本造好後,工匠們會進行最後的裝飾和美化。船身十二生肖的浮雕,用以破解屬相相沖相剋的魔咒,確保每位信眾都能夠靠近船身參加祭拜。這個時候木船已開始具有王爺的神性和靈性,成為真正的王船。

王船正式出海前,會在村內巡遊,村民在自家門口擺好供桌焚香禱告,祈求將王船的福氣引進家門;舵手向人群拋灑金紙,象徵神明福澤萬民的恩賜,撿到的金紙越多,得到的福氣就會越多。

在出海的吉日,要先到王公廟請王爺,準備送王爺和王船出海,信眾們都不斷前來祭拜。當出海吉時已到,三位王爺被請進王船官廳內。王船已裝上柴米油鹽等生活用品和雞羊等牲禮。

數百年前的傳統送王船,真的會將王船「送」入海中,任其隨波漂流。到了現在,王船出海演變為燒王船,以化吉的方式承載着王爺駛向另一個神秘的世界。

送王船文化隨閩南人「過台灣」、「下南洋」的海上貿易與遷徙,於17至20世紀傳播至台灣和東南亞。經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2020 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與交融的例證。

相關影片
      x
      教學影片下載表
      *請填寫學校電郵以核實是否真實及正確。
      *所有收集的資料只供內部使用及核實教師身份,並不會向第三者披露。詳細隱私權政策請參考:https://chinacurrent.com/hk/privacy-policy
      感謝你的支持,影片已傳送至你的電郵,謝謝。
      下載影片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