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我們的國家公園
2021-10-19 | 可持續發展
播放影片
為加強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正加快構建國家公園,逐步把自然生態系統、獨特自然景觀、自然遺產、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納入國家公園體系。
剛公布首批國家公園名單有五個,包括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中國國家陸域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同時以「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的原則,設立北京、廣州等國家級植物園。
早在2017年,當局已陸續設立了10多個區域作為國家公園試點,除了以上提及的五個,仲有祁連山、湖北神農架、浙江錢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長城和雲南普達措。今次正式被「正名」確立,證明政策方向正確而且被外界肯定。
通常自然生態嚴重受損,人類活動是造成破壞其中一個主要因素。不過如果以共融為前題,努力促進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去考慮,原來會有新嘅景象。三江源正是一個極好例子。
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之稱。擁有冰川雪山、高海拔濕地、荒漠戈壁、高寒草原。
當國家級保護區最初成立的時候,曾經希望把核心區的居民全部移到保護區外面,後來決定原住民繼續留低生活。
當地牧民仍有自己的牲口為生,同時又被訓練為保護區內的生態管護員。他們能夠承擔起整個峽谷的生態監測、動物救治、反盜獵以及垃圾清理的重任,單係昂賽鄉現有1516名管護員。同時 法例規定下,保護區內歡迎有限度的遊客生活體驗,
國家公園內不可興建酒店,但政府修建了一些原生態的木頭房子,以便牧民一方面做導遊,又可為體驗者提供最基本的住宿,賺取收入。
人類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如何看待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一道不斷要思考的命題。
中國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好好保護自己國家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亦是對全球生物保護,環保上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