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千年鹽田

世界上僅存最古老製鹽方式

技藝, 旅遊, 山川湖海

播放影片

Eng

瀾滄江畔氣候宜人、風景獨特。西藏東南面有個地方叫鹽井,古老的茶馬古道由此進入西藏。鹽井以出產井鹽而得名,在瀾滄江東西兩岸的沙灘和懸崖陡坡上,層層搭建四千幾塊鹽田,300多個鹽池 ,層層好似一排排的朱古力。

鹽井藏名為「擦卡洛」,「擦」意思是鹽。早在唐朝芒康鹽井就有曬鹽的歷記載, 距今已有近 1300 年歷史。在瀾滄江邊岩鏠中有含鹽量極高的滷水由井自然湧出,當地的鹽民將滷水注入一格格的鹽田,經過風吹日曬自然蒸發,鹽田上便會結晶出鹽粒,這是世界上僅存最古老的製鹽方式。進入鹽井看到房頂潔白鹽晶,房內有如鍾乳的晶鹽,好似進入了水晶宮的世界。

當地鹽民們用木桶或管子從鹽井中取出鹵水,倒入或灌入各自的鹽田,陽光蒸曬成為粗鹽,再經晾曬打理而成食鹽。由於地質、土壤條件的差異,雖然同取一江之水,兩岸的鹽田竟然出產不同顏色的鹽,西岸鹽田的鹽是紅色,東岸上下鹽井村的鹽田卻是白色,白鹽是人食的,江西生產的紅鹽主要動物食用。牧區最喜歡紅鹽,原來牲畜吃了紅鹽後,身體長得較為結實而且多肉。

每年的3月至5月是曬鹽的黃金季節,陽光明媚,河谷的風非常強勁,令鹽田更容易出鹽,這時鹽的品質是最好的。此時也正是瀾滄江兩岸桃花陸續開放的時節,這些在「桃花月」曬出的鹽被稱為「桃花鹽」。

目前從事這古老製鹽業的仍然以老人家或當地婦女為主,製鹽技術又以家庭式作業,古老製鹽業面臨失傳的危機。為了挽救及保留這一獨有的製鹽歷史,當地政府己成立了鹽井古鹽田縣級文物單位進行保護,包括將被洪水淹沒的鹽田進行搬遷。

獨一無二的原始曬鹽方式及自然風景每年吸引大批遊客慕名而來,帶動當地的零售及旅遊業,鹽井古鹽田努力創建為5A級景區,希望讓更多人到當地感受獨特而原始淳樸的民俗風情,親身觀賞及體驗手工製鹽的全過程。

相關影片
      x
      教學影片下載表
      *請填寫學校電郵以核實是否真實及正確。
      *所有收集的資料只供內部使用及核實教師身份,並不會向第三者披露。詳細隱私權政策請參考:https://chinacurrent.com/hk/privacy-policy
      感謝你的支持,影片已傳送至你的電郵,謝謝。
      下載影片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