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

2021-11-01 | 社會文化

播放影片

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幾多繁華與歷史在此沉澱,由明朝皇帝朱棣建造,直到1924年溥儀出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過。1925年以後紫禁城被稱為故宮。

故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中軸線是指北京城的東、西對稱軸,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約7.8公里。中軸線創建於元代,明清兩代整體形成,至今已有750餘年歷史。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市中軸線,在2011年,北京啟動中軸線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如今中軸線上的古建築群基本完整。這條中軸線被著名的建築師形容是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

站在景山公園的萬春亭,這是中軸線上的制高點,俯視北京城的最佳地點。萬春亭向北望就是最北砷的鼓樓,鐘樓,地安門,向南分別是坤寧宮,乾清宮,接著是皇帝舉行國家大典的前三殿,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 之後出午門,天安門,正陽門。專家經過考究,以中軸線發展城市的佈局,在西漢時期至唐代延至明清都有沿用。

今日在這中軸線上的古建築其實好多已經消失了,在舊的測繪圖中才可以見到一些古建築的原貌。因為城市建設發展,北京過去曾經大規模拆除牌樓、古建築,老北京城共二十座城門幾乎全軍覆沒,絕大部分只是作爲地名出現在北京地圖上。

在發展及保護文化方面彼此存在不少取捨及平衡,尤其在保護北京中軸線上的古建築,亦帶出文物保護理念上的轉變,文物保護變成了文化遺產的保護,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同時文物保護從過去個別的建築物轉為建築群去考慮。
例如過去北京曾經大規模進行四合院改造,拆除一部分四合院,後來為了保護環境被阻止了,因為考慮四合院的存在襯托故宮的輝煌建築,保留了四合院正好反映出由保護個別文物轉向整體舊城的保護。

北京中軸線就是北京文化,在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過程中,將有價值的東西重新展現出來,不單只保留舊貌,而是由重疊的歷史中看到未來新貌,看到北京未來。

最新影片
  • 2021-11-02 | 科技創新
    中國自主研發的700噸級超大型液壓挖土機,一斗可以剷起60噸物料,最大挖掘高度18.7 米,相當於7層樓高。
  • 2021-11-01 | 社會文化
    這趟火車一道獨特的風景就是乘客帶着雞、鴨、鵝、豬、狗、羊以及大包大籮的蔬菜上車
  • 2021-10-27 | 可持續發展
    深圳進行「淨化」處理,禁止污水直接排放入茅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