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布達拉宮守護隊

2021-05-12 | 科技創新

播放影片

 

布達拉宮是西藏最具代表的建築物,整個宮分為兩個部分,其中白宮是議政的地方,紅宮是舉行宗教活動。整座宮殿具有鮮明藏族風格,依山而建。最初是吐蕃王朝興建,於17世紀重建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1961年被納入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一個歷史久遠的的建築,年久失修,地基牆體已經出現裂縫,腐朽嚴重,存在好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全方位進行監測,隨時搶救。
科技進步,當然亦引入科技設備協助工匠一齊守護布達拉宮。原來每次的雷雨、地震,對老宮殿都可能造成嚴重影響。現在布達拉宮監測中心已經利用傳感器,持續對上部宮殿及下部地壟進行監測和分析,就好像布達拉宮的家庭醫生,每日24小時監測布達拉宮的各項數據,然後按數據情況,向管理部門提出遊客數量、劃定重點保護區域等建議。目前在布達拉宮內部設置左720幾個的用於實時監測的傳感器,其中避免消防隱患方面,採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光纖光柵傳感器,通過光信號來傳遞數據。並且透過物聯網及雲存儲計算,遠在北京能遠程監測布達拉宮的實時情況。
布達拉宮的主體50%以上都是木建構,除了重點防蟲蛀,防火亦是重中之重。布達拉宮內主要用布和絲綢來作裝飾,好多都屬於文物級別,加上入宮的人每天供奉香火,酥油,木材布料加上火源,存在極大的消防安全隱患。所以布達拉宮的專屬消防隊是每天實行24小時輪班巡查,每日閉館後都要對每個殿堂及房間的香爐、酥油燈、燈芯桶測溫檢查,確保火源完全熄滅。消防隊員以生命來守護1300年歷史的布達拉宮,自從1984年專屬消防隊進駐到布達拉宮以來,並無發生過一次嚴重的火災。

 

最新影片
  • 2021-05-17 | 社會文化
    山東濰坊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現在世界上70%以上的風箏都是由濰坊出口。
  • 2021-05-12 | 特別專題
    去年亮相 The China Current 的節目主持人 Barka Dutt 曾經與大家分析過印度面對的困難。最近,她的父親不幸去世,The China Current 特別回顧當日這一段對話,同時祝願當地居民可以早日走出這段充滿不確定性的時艱。
  • 2021-05-10 | 社會文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細節豐富,生動記錄了北宋時期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裡面繪畫了數以百計的各式人物、牲畜、車、轎、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